全国咨询热线:0571-8283030818626850512(微信同号)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金属瓦 > 鱼鳞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来源:ayx爱游戏    发布时间:2024-01-11 17:09:39

  前不久,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2023年第9期主题讲座(总第161期)在京举办,并在支部工作 APP 首播,随后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出版集团相关新媒体平台播发,备受关注。

  著名作家、学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为主题授课。梁晓声对现当代中外文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比对,认为中国文学应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重申理想主义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彰显艺术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不负伟大时代。他勉励大家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在本职岗位上奋斗成长,书写新的时代华章。活动现场推荐了梁晓声作品《父父子子》《中文桃李》作为延伸阅读图书。

  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已连续举办15年。今年的读书活动由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协办。配合主题教育,读书活动进行了改版升级,重点围绕习要求党员干部学习的“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内容推荐好书,并邀请权威畅销书作者作主题讲座,开展书籍导读。还适时举办部级领导干部荐书寄语、电影鉴赏、艺术赏析、参观学习、阅读竞赛等活动,力求把读书活动作为大兴读书学习之风、推动书香机关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中央和国家机关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讨论任何话题首先有一个共同的语境,此次是在秉持着对于文化、文艺、文学“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宗旨来讨论中国文学的一些特质。

  既然说各美其美,免不了就要有比较。作为中国的读书人,尤其是文学爱好者,在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是很幸运的。全世界最重要的作家文集乃至全集,包括艺术家传记,在中国差不多是最全的,我们指的最全还不是在图书馆里的全,就是在我这一代读书人的书架上,差不多都有他们的成排的书,所以中国的文学爱好者读外国经典小说不是一个问题。再进一步说,我这一代作家因为爱文学,最初的时候是两种营养都要吸收的,一是中国传统文学的营养,二是大量的外国作品阅读。

  文学即人学,那么文学在塑造人物的同时,必然也描述了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代。时代和时代的关系非常像屋顶瓦,尤其是像南方的鱼鳞瓦,是一片压着一片的。所以每一个时代都不可能不载负着上一个时代的种种遗产,这些遗产既有成果、经验,也有教训、失误,更有值得长期汲取的一些理念上的问题,老问题和新问题纠缠在一起。

  谈到时代和时代的关系,我个人对近40年的时代变化有哪些感受呢?首先是从我自身生活的变化来感知。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不久就分到了单人宿舍,10多平方米,在这里结婚、做了父亲,写了最初的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10年内只搬了一次家,增加了4平方米。父亲到北京来探望我的时候,他说儿子你真有福,我盖了一辈子楼,都没有住上过单位分给我的房子,你一参加工作就分了房子。但筒子楼是没有卫生间的,也有诸多生活的不便。

  10年之后我被调到了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住上了有卫生间的楼房,一个五十几平方米的单元。当时的儿童电影制片厂有若干年轻人,他们是两户住在一个单元里,大家共用厨房和卫生间。夏天天热的时候,晚上11点钟,大家都在宿舍楼外聊天,不回去睡觉。因为住的范围太小,楼道也窄,一定等后半夜天渐凉了之后再回去睡觉。我结婚时的14寸电视机是黑白的,还是凭抓的票买的。那时北京的小胡同里到处有游走木匠,都是南方人,家里面攒了一点木材,为了省一点钱,让他们来打家具。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份叫《汽车杂志》的刊物,约请我当名誉编委,当时心里是光火的,觉得开什么玩笑?中国怎么需要汽车杂志呢?汽车不知道到哪一个时代才能进入中国家庭。但是现在北京大街小巷已经排满了汽车,车位反而成了问题,农村是相同。中国确实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是我个人的切身感受。

  另一方面从自己的家人的情况来感知。我小弟弟的妻子在20世纪90年代初患了尿毒症,那时患上这种病,就是天塌下来了,一个家庭可能没法过下去。但跟着社会发展,现在这种病的报销比例差不多对普通人能达到90%以上。我的知青战友同学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哈尔滨的城市棚户区已经很少了,我的同代人都住上了楼房。

  恰恰是在艰难岁月,能清楚看到人身上那种向前看,特别是普通百姓把日子继续过下去的那种坚韧。2000年时,我们要是坐车离开某一座城市十几公里的地方,马路两边就会有农村,还都是破败的农村,离开国道后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而现在公路已经修到了大部分的山区农村。

  小说家要有想要聊天就能和别人聊起来的本领。我到农村,与当地的老头老阿婆聊天,明白他们的儿女在哪儿工作、成家了没有等等,这都是作家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

  我也会从网络上了解中国,从电视上了解中国。我还特别要和从国外回来的学生、年轻人、旅游者,包括外国朋友聊外国,那里的生活情况到底怎么样。作家应该对时代、社会和国家状况了解得相对全面一些。我通过以上了解,觉得中国很了不起。大多数国人都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新问题和旧问题交织盘结,需要更多更好的方法。

  回到文学,文学反映人,中国文学反映中国人,在不同的时代,都对作家有很高的要求。

  先从法国文学谈起。法国文学实际上在司汤达的《红与黑》之前,没什么了不起的文学成果,喜欢文学创作的人,多数是后贵族阶层,创作的故事多是莎士比亚戏剧的法国翻版,没有一个真正的现实社会的中下层人物出现在当时的文学中。司汤达写出了于连。司汤达之后很短的时间内法国形成了文学绽放期,出现了雨果、大仲马、福楼拜、莫泊桑、巴尔扎克、左拉,还有女作家乔治桑等。

  一般都公认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之父,他是一位诗人,主要贡献是开始用地道的俄罗斯语言写出歌颂俄罗斯风土人情的美好的诗歌。他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一次用长诗的形式塑造了俄罗斯青年中的一个“躺平”人物。在此之后,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要用文学塑造俄罗斯新人。屠格涅夫《父与子》,塑造了新人巴扎罗夫,他没有贵族血统,但是充满了新思想。俄罗斯文学短时间内进行了一次礼花喷发,非常绚烂。同时期戏剧方面有果戈理,诗歌、小说方面普希金之后有来蒙托夫、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等名家。

  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批判了宗教,而我认为《红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小说主人公、一位被多次示过众、常年穿着绣有红字衣服的女性,当她带着孩子离开事发地,到另一个偏远的地方去生活,过了若干年,她在那里获得了人们广泛的尊敬。一次过错,羞辱的经历,不能把一个内心真正向好的人彻底打翻在地。这也正是文学本身该做的事,文学通过作家的理想告诉读者其实有这种可能性。另一部作品是《白鲸》,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绝对受《白鲸》的影响。之后美国产生了马克·吐温,产生了德莱塞,产生了欧·亨利。总之,先后相差二三十年,各个国家都有文学井喷现象。美国文学从一开始就是现实题材。美国小说中批判现实主义的品质很鲜明,但是主要还不在批判人,更主要的是批判资本,批判在资本的巨大作用下,对人的挤压,如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里面刻画了流水线上的人的无奈。

  中国古典文学很辉煌,辉煌到了依我看大多数国家是不可相比的。汉乐府诗、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放在世界上任何国家来看的话,都是难以超越的。

  鲁迅可谓新小说的开山鼻祖。之后产生了一个方阵,小说家茅盾、巴金、叶圣陶、沈从文,诗人徐志摩、戴望舒,散文家许地山,还有更年轻的一批诗人和小说家如柔石,他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内容和角度是其他几个国家文学作品里没有的,在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学,相比国外同时期的作品并不逊色,也是作家们以自己的最高水准所讲述的中国故事。包括14年抗日战争的特殊时期,这在全人类史上是没有的。《松花江上》,不是东北抗日流亡青年写的歌曲,是河北青年写的,他没到过东北,但是知道东北是中国的东北。

  1949年以后的作品主要是农村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实际上对于这一段的文学评价,我自己觉得目前是不高的。文学的、戏剧的、电影的创作,可以比现存的更丰富,而我们没做到。这一段时期有《五朵金花》《满意不满意》《大李老李和小李》《今天我休息》《野火春风斗古城》《铁道游击队》《苦菜花》等等。最近在看《无声的战线》,有那么多早期的革命者为党筹措经费而自己一分钱都舍不得花,令人动容。

  到20世纪80年代,作家作品就更多了,出现了《芙蓉镇》《爬满青藤的木屋》,江苏作家陆文夫、高晓声,湖南作家韩少功,北京作家史铁生。作家分成几个梯队,第一梯队是老作家们又开始创作,第二梯队是1957年离开文坛的一些中年作家开始焕发创作力,第三梯队是知青一代。每一梯队都有优秀的长篇和短篇,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朱晓平的《桑树坪纪事》。这些有特殊经历的知青作家,他们的作品放在全世界的短篇小说中,都够得上精品。陆文夫先生写了很多作品,《小巷深处》很像《红字》,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都很棒。还有很多作品,如《天云山传奇》《许茂和他的女儿》等等。各美其美,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贬低自己。

  我能坚持写很长时间,动力还是情怀,就是对国家发展与民众生活的那种关注,激励我不断写下去。

上一篇:南京烟草内管条线赴赤色李巷展开“回忆赤色征途 赓续血脉”主题活动
下一篇:【48812】2023年度人民文学奖揭晓:肖复兴梁晓声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