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0571-8283030818626850512(微信同号)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案例展示
案例展示

办起加工厂 奏响致富曲——记澧县码头铺镇莲花村彭泽东的脱贫路

来源:ayx爱游戏    发布时间:2024-03-16 23:51:51

  彭泽东,1974年生,澧县码头铺镇莲花村村民。一家六口,父亲年老体弱,母亲残疾多病,两个儿子需要抚养。以前夫妻俩在外打工,勉强维持生计。为了照顾家人,他回到了老家,开始了艰辛的创业路。

  刚开始他养过鸡,但失败了,还欠下债务。2015年,他们一家六口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当地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他申请到5万元贴息贷款,利用自己以前打工积累的经验,办起了机制水泥瓦加工厂。2016年年底,加工厂的经济收入达到3万多元,他感恩政府的帮扶,自愿退出贫困户行列。经过7年时间的摸爬滚打,现如今,彭泽东的水泥瓦工艺慢慢的变好。他还依据市场需求,拓宽经营思路,承接屋面换瓦业务,代卖各类陶瓷瓦及配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在澧县西北山区码头铺镇,这里地下矿藏储量丰富:重晶石、烟煤、石煤、石灰石、赤铁矿等都分布广泛。工业以水利、建筑材料、石煤、石灰石为主。利用这些资源优势,脱贫户彭泽东靠山吃山,开始了自己的脱贫之路。

  “今年是我创办机制水泥瓦厂的第七个年头,现在年收入有七八万元,依靠水泥瓦厂,我们一家人不仅脱了贫,还过上了安稳的日子。”5月15日,澧县码头铺镇莲花村脱贫户彭泽东对记者说。看得出,他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而这,是他努力奋斗的结果。

  彭泽东个子瘦高,母亲残疾多病无劳动能力,父亲也有基础疾病,常年需要服药,家中一个姐姐一个妹妹都已出嫁,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彭泽东一个人身上。

  早些年,彭泽东和妻子在外打工,生活勉强可以维持。由于老人身体不好,两个孩子又需要人照顾,夫妻俩只好结束打工生活回到老家务农。回到老家后,彭泽东在村里当过村干部,在周边打过零工……无论他怎么起早贪黑地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还是过得很紧巴。

  怎么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彭泽东天天琢磨着。思来想去,他决定利用老家周围的山林发展养殖业——养鸡。

  说干就干,他把在外面打工攒的一点积蓄拿出来,加上找亲属和朋友借的钱,盖起了鸡舍,买来了鸡苗……当他满怀希望憧憬一家人的未来时,一场鸡瘟打碎了他的梦想。由于缺少养殖技术,加上养殖密度过高,他的鸡大面积死亡,最终以失败告终,还欠下数万元债务。此时小儿子刚刚出生,家里开支加大,彭泽东心里很着急,几夜未眠。

  2015年,码头铺镇的扶贫干部了解到他家的基本情况,将他们一家六口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干部对彭泽东多次走访,了解其困难原因,逐步提升其脱贫的志向,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和技术指导。

  面对政府的关心,面对全家人的信任和期待,彭泽东不敢懈怠,努力想办法闯出一条新路子。思来想去,他还是想创业。

  此时,恰好码头铺原粮店内的一家制瓦厂停业,场内有现成的制瓦设备,加上彭泽东以前在制瓦厂打过工,了解制瓦的基本流程,他心里很想盘下这个厂。可盘厂需要启动资金数万元,这又难倒了他。

  扶贫干部了解到他的困难后,积极为他申请到5万元扶贫贷款,再结合他找亲属和朋友借的几万元,终于如愿盘下了水泥瓦加工厂。彭泽东信心百倍,将加工厂起名为湘码农贸瓦业。瓦厂开工后,他还聘请了2名农民工,帮助生产和销售。爱人一边带小孩,一边给厂里的工人做饭。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夫妻俩的操劳下,在镇、村及扶贫干部的帮扶下,彭泽东的瓦厂渐渐走上正轨。机制水泥瓦的制造结合了小青瓦机械制造的模具特点和水泥产品的特性,产出的瓦坯经过自然干固成型,克服了烧制瓦热胀冷缩的缺点,价格却还便宜一些,经过口碑相传,很快达到了大量普及。2016年年底,他销售水泥瓦40万片,除去生活开支后,还获利3万余元,还清了借款。这一年,他自愿退出贫困户行列。

  近几年的疫情,对彭泽东的水泥瓦销售产生了不利影响。加上政府严控农村建房,彭泽东的水泥瓦一直维持在刚开始的年销售量40万片左右,生意不好不坏。随着孩子慢慢的变大,父母越来越老,家庭开支慢慢的变大,彭泽东不得不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多赚钱。

  “大嫂,您家屋顶的小瓦多少年了?家里漏不漏雨?”在一次市场走访中,他发现农村里很多老房子的屋顶都是小瓦,时间长了难免会漏雨,他上门关切地问。

  “我家的瓦有30多年了,一下雨就漏,每年都要请瓦匠捡屋,花了好多冤枉钱。”大嫂满腹牢骚。

  “我可以请人帮您换成大瓦,十年内不用捡屋,价格也便宜,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彭泽东问。

  由卖瓦变为换瓦,彭泽东拓展了自己的服务范围。没想到换瓦的生意比预想的要好很多,他由此组建了屋面换瓦的专业团队,年年都帮几十户人家换瓦。随着认识的泥瓦工慢慢的变多,他又与其他瓦厂合作,代销彩瓦,代卖水泥。2021年,他的综合收入超过10万元。

  “今年的生意不怎么好,但维持生活还是没问题,等我有多余的资金了,我还是想回老家养点鸡,毕竟以前养过,有点基础,我也喜欢搞养殖。”提起未来的打算,彭泽东思路明确。

  彭泽东的创业故事,进一步证实了“扶贫先扶精气神”“致富先树信心”的重要性,只有把脱贫群众心捂热、脑更新、劲鼓起,才能让自身努力与外界助力同频共振,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

  “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要身体勤,思路清,就能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发家致富。死角不是死路而是拐角,视角变则柳暗花明。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咱们不可以忽视思想的作用,要主动唤起脱贫户的“自立自强”意识,激励其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家庭经济情况,引导其走上致富的道路。

  彭泽东用勤劳的双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还带动附近村民就业,在当地起到了典型引领的作用,这就是宝贵的“精气神”!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